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上疏谏讨高丽 北魏 · 拓跋丕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六
和龙新定,宜优复之,使广修农殖,以饶军实,然后进图,可一举而灭(《魏书·乐平王丕传》。冯弘高丽,世祖诏遣送之,高丽不遣,世祖怒,将讨之,上疏。)
于什门延和三年 北魏 · 拓跋焘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什门奉使和龙,值狂竖肆虐,勇志壮厉,不为屈节,虽昔苏武,何以加之。
赐羊千口、帛千匹,进为上大夫,策告宗庙,颁示天下,咸使闻也(《魏书·节义于什门传》。什门太宗时谒者,使谕冯跋。拘留二十四年,至冯文通上表称臣,乃送什门归。拜治书侍御史世祖下诏。)
宋主书 北魏 · 拓跋焘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彼前使间谍,詃略奸人,窃闻朱修之、申谟,近复得胡崇之,败军之将,国有常刑,乃皆用为方州,虞我之隙,以自慰庆。
得我普钟蔡一竖子,何所损益,无异得我举国之民,厚加奉养。
禽我卑将卫拔,非其身,各便锁腰苦役以辱之。
观此所行,足知彼之大趣,辨校以来,非一朝一夕也。
关中盖吴反逆,煽动陇右氐、羌,彼复使人就而诱劝之,丈夫遗以弓矢,妇人遗以环钏,是曹正欲谲诳取赂,岂有远相顺从
为大丈夫之法,何不自来取之,而以货詃引诱我边民,慕往者复除七年,是赏奸人也。
我今来至此土,所得多少,孰与彼前后得我民户邪?
彼今若欲保全社稷、存刘氏血食者,当割江以北输之,摄守南度,如此,释江南使彼居之。
不然,可善敕方镇、刺史守宰,严供张之具,来秋当往取扬州,大势已至,终不相纵。
顷者往索真珠珰,略不相与,今所馘截髑髅,可当几许珠珰也。
彼往日北通芮芮,西结赫连、蒙逊、吐谷浑,东连冯弘高丽,凡此数国,我皆灭之。
以此而观,彼岂能独立。
芮芮吴提已死,其子菟害真袭其凶迹,以今年二月复死。
我今北征,先除有足之寇。
彼若不从命,来秋当复往取。
以彼无足,故不先致讨。
诸方已定,不复相释。
我往之日,彼作何方计,为堑城自守,为筑垣以自障也。
彼土小雨,水便迫掖,彼能水中射我也。
我显然往取扬州,不若彼翳行窃步也。
彼来侦谍,我已禽之放还,其人目所尽见,委曲善问之。
彼前使裴方明仇池,既得,疾其勇功,不能容。
有臣如此,尚杀之,乌得与我校邪?
彼非敌也。
彼常愿欲共我一过交战,我亦不痴,复不是苻坚
何时与彼交战,昼则遣骑围绕,夜则离彼百里宿去,彼人民好,降我者驱来,不好者尽刺杀之。
近有谷米,我都啖尽,彼军复欲食啖何物,能过十日邪?
彼吴人正有斫营伎,我亦知彼情,离彼百里止宿,虽彼军三里安逻,使首尾相次,彼募人以来,裁五十里,天自明去,此募人头何得不输我也。
彼谓我攻城日,当掘堑围守,欲出来斫营,我亦不近城围彼,止筑堤引水,灌城取之。
扬州城南北门有两江水,此二水引用,自可如人意也。
知彼公时旧臣,都已杀尽,彼臣若在,年几虽老,犹有智策,今已杀尽,岂不天资我也?
取彼亦须我兵刃。
此有能祝婆罗门,使鬼缚彼送来也(《宋书·索虏传》。焘虽不克悬瓠,而掳掠甚多,南师屡无功,为焘所轻侮。与太祖书。)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梓州诸军事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静戎军等使上柱国长乐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赠吏部尚书冯公神道碑铭 唐 · 王起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三
唐开成元年岁在执徐十二月三日
检校礼部尚书东川节度使长乐公享年七十薨于位。
天子不视朝一日。
赠以天官之秩。
是月。
公之丧归于西都
其来也。
梓潼之人。
如亡顾复。
其至也。
京师之人。
咸嗟殄瘁。
其亲戚号于中唐而邻里感。
其朋友恸于外寝而搢绅吊。
咸以公孝友忠信。
清廉正直。
伟度
可以韬当世。
弼谐远略。
可以经大邦。
而位不充量。
才屈于算。
斯所以感人深矣。
其明年五月
克葬于京兆万年县崇道乡白鹿原
从先人茔。
礼也。
既葬。
其孤累然泣血。
以公勋伐德善之状。
请被于文。
而刻此石云。
公讳宿
字拱之
冀州长乐人
光禄勋奉世廿五代孙也。
光禄勋立功于汉。
其下十四叶立国王燕。
是为昭成皇帝
其下七叶至五代乌氏侯。
讳早惠□隋为隰州司户
皇朝为婺州常山
常山高祖皇婺州曹掾讳文俭
曹生曾祖茂才高第括州松阳讳道仪
阳生大父文林郎宋王府记室参军礼部员外郎讳嗣
员外先府君南昌新安郡长史尚书左仆射讳子华
咸以茂德
光耿史牒。
仆射天宝中
明皇以四子列学官
时与计偕。
一鸣上第。
藏器不耀。
以孝节闻。
享年八十。
累赠尚书左仆射
先妣彭城刘氏。
成都府参军沔之女。
嫔则母范。
惟家之肥。
累赠彭城郡太夫人
公即仆射元子也。
奇伟倜傥。
与人诚直。
言无诡随。
行不苟合。
望之也长戟森于武库。
即之也大圭植于琼田。
丱岁侍仆射府君庐于员外府君之墓左。
有灵芝产于埏隧。
白兔扰于松槚。
仆射恶其显异。
抑而不言。
识者咸谓纯孝殊祥。
又重之以阴德。
其门必大也。
弱冠以工文硕学称。
年廿六举进士
是时明有司即兵部侍郎陆公贽其人也。
又应宏词科
百步穿叶赋。
虽为势夺。
而其文至今讽之。
后生以为楷。
巳而有志于四方。
历东诸侯。
为彭门仆射张公建封所器异。
因表为试太常寺奉礼郎
节度巡官
张公杰迈简达。
尊贤礼能。
幕府始建。
偫彦翘首。
与公同升者李藩韩愈之伦。
皆诸侯之选。
及公曳裾之后。
有置醴之遇。
其书檄奏记
公皆专焉。
及张公寝疾。
公常出入卧内。
献替戎事。
一军感其诚明。
迨其薨落也。
武夫感义
闾里怀慕。
蚩蚩汹汹。
无帅乃乱。
立其子愔。
称留后焉。
未王命也。
先是李师古之叛也。
其将李洧徐方效顺。
至是师古将伐有丧。
且复故地。
公内则整训叛徒。
明利害之乡。
外则移檄敌人。
示逆顺之理。
卒能寝师古之谋。
徐方之乱。
卫监戎于锋刃之上。
免阖境于磔裂之势。
公之力也。
而终身杜口。
不言定徐之功。
议者高其不伐。
及德宗以愔得众。
因而善之。
表公为留后判官
金吾卫兵曹
公以危邦是戒。
倚门方切。
乞归江左
以奉色养。
巳而越师潜章。
请置阃幄。
大理评事
徐之军吏惜公之去也。
继公职者害公之也。
合为他诬。
泉州司户
公得丧不形。
以诗书自娱。
岁馀移□州司户
太夫人终堂。
孺慕柴毁。
阽于灭性。
丧复。
常从事浙右。
徵拜宪府监察。
太常博士
凡为国家定谥。
皆□善贬恶。
不吐不茹。
时人伟其文而与其直。
虞部员外郎
丁先府君艰。
栾枝在疚。
哀礼皆极。
既祥。
都官员外郎
宪宗时
吴元济淮西叛。
相国裴公东征。
于是妙选廷臣。
幕中□由是表公为彰义军节度判官
于是有朱绂银章之锡。
西平
酬劳报功。
比部郎中
为持权者所忌。
韩文公愈京师迎佛骨。
上疏切谏。
忌公者因上之怒也。
诬公实为之。
出刺歙州
先是中书舍人缺。
佥谓公之述作。
动合谟训。
纶言之任。
旦夕待迁。
一麾出守
偫情大骇。
公则神怡气畅。
视亏若成。
此则老氏之齐宠辱。
令尹无喜愠也。
在歙周岁。
锄兼并。
矜寡
有襦裤谁嗣之谣。
徵拜刑部郎中
兵部郎中知制诰
时问罪河朔
书命叠委。
公应用神速。
不能自休。
词理典奥。
文采焕逸。
大凡六百馀章。
为染翰者程准。
天子以深州刺史牛元翼纳忠效顺。
诏除襄州节度使
时重围不解。
未克之官下。
江汉上游。
舟车四会
久虚统帅
弛紊由之。
因思文武全德。
姑摄其任。
上曰。
侍臣有魁岸奇表珥貂蝉者为谁。
丞相以公对。
上曰。
岘南留务
斯人可矣。
爰命金印紫绶。
官相宪丞倅□以□□之下车则军旅安□闾里清宁
元翼自□内来。
诏公归□□又或愿借子翼
且留一年。
或追送君□有逾百里。
其遗爱在去。
有如此者。
即日拜中书舍人
妄为飞语□中□改为太常□□□□□迁散骑常侍
□□□□□□直□□□之士□□□□□□试第其上下得人之□□为至公迁华州刺史
以州名犯先公讳。
固让不拜。
复□□加集贤殿学士
□□□□同之阻命于□□也王□兴(阙二十一字)(阙七字)之臣有才者宣抚之。
择使数辈□□□之事公以食君之禄。
危事不□急国之□□□尽心遂□□政□□□□属虐暑溽雨泥行谷宿□□险阻(阙八字)不言□由是出入□□□□□□危者安之。
□者勇之。
棣城□□公□□助其□□事国有如此者矣。
三川浩穰。
尹正斯□时□之□□公□理及□□必信赏必罚。
人急吏□□著无□兼并□必□□□□□□部曲□□□□□有□□为□吏□□□□□□于杖下(阙十二字)禁止再□报政行工部侍郎(阙十五字)曹郎议□□公以□路□以诛□□□□□□之□□□以为得(阙十二字)格后敕五十卷□百(阙七字)兵部侍郎进爵为公会众□□□□上(阙四字)之忠重推毂之□□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梓州诸军事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静戎军等使上柱国公□节□临整□□纪外□□□内□□毗推赤心于三军之腹而□郡以六□□□礼乐修明苛□用去(阙四十二字)国人□□心太和初□师□□南□入寇抵于□□犬掠而□公以善□不□□□□□随则无惠安(阙三十七字)上问之曰。
守土之臣。
当如是乎。
岂□山镇一方亦可波及他□诏用□□□□巫之□□□□□公(阙四十二字)尝一旦天助十万钱于我家。
故乡人号为孝冯家
吾今寿登□□位列方面。
阴德之□其可诬乎(阙四十七字)
重□家□□□之以□□□□曰命之短长天□□□之□□□□□吾不□也(阙五十六字)天下表其(阙八字)贞百。
迁庙议806年7月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谨按礼官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神主升祔。则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神主为代数当迁之庙。
议者云。中宗复辟中兴。
当为百代不迁之庙台省官等又议云。
则天为居摄。则中宗非中兴之主。
不得为不迁之庙。以愚所裁。
皆非得礼之中也。案礼官台省官等议。
但以为中宗非中兴。故不得为不迁之宗。
曾不知虽实为中兴。亦不得为不迁之庙
何则。祖有功而宗有德。
盖谓始有功者为祖。始有德者为宗。
非谓后代有功有德者尽为祖宗也。礼纬云。
唐虞立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为五。
不立太祖之庙。四庙而已。
至后代以禹为宗。亦立五庙。
其馀仲康复厥位。少康寒浞
岂非嗣夏中兴哉。并无祖宗之号。
至殷以契为始祖。初立五庙。
后代以汤为宗。遂立六庙。
太戊武丁之徒。虽有中宗高宗之名。
盖子孙加之懿号而已。亦无不祧之说。
周人以后稷为始祖。后代又祖文王宗武王
遂立七庙。唐虞夏殷周。
虽立庙之数不同。其实亲亲之庙。
皆以四为准。礼记王制云。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
太祖之庙七。盖后稷文武三庙为不迁。
其馀成康已降。尽为祧庙。
故周礼守祧注云。先公之祧。
祔于后稷之庙。先王之祧。
祔于文武之庙。若以为后代有功有德者尽为不迁之庙
成康刑措。宣王中兴。
平王东周始王。并无不祧之说。
岂非有功有德哉。盖以为七庙之数既定。
若亲尽之庙不毁。则亲亲之昭穆无所设矣。
故不得不祧耳。至汉承秦灭学之后。
诸儒不通大义。匡衡贡禹之徒遂建议云。
高帝太祖孝文太宗
孝武世宗孝宣中宗
惠景已下为迁庙。适值汉祚不永。
昭成已降。德不逮于四君。
向若汉有八百之祚。继德之君有若孝文孝武者七人。
尽为不迁之庙。岂可后代遂不祀其祖祢哉。
不经之言。孰甚于此。
又有以七庙之外。别立祖宗之庙为说者。
以理推之。尤为不可。
假如圣朝以景皇帝太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高祖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太宗。别列昭穆之庙六。
不迁之庙为九。盖以为积厚者流泽广。
故以增亲亲之庙六矣。夫传无穷者。
为万代计。国家以圣生圣。
以明继明。无非有德之宗。
尽为有功之祖。则百祖千宗。
尽居别庙。于礼又可乎。
必若俟其褒贬。然后定祧迁。
则是臣子有轻议之非。万代无可传之法。
考殷周则无据。言情理则两乖。
考古宜今。孰云可者。
曷若削汉朝不经之说。徵殷周可久之文。
从亲尽则迁之常规。为万代不朽之定制。
不易亲亲之祀。终无惑惑之疑。
诚一王之盛典也。谨议。
荆王墓志铭1044年1月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宋景文集》卷五八、民国《巩县志》卷二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庆历三年冬十二月,皇叔荆王疾病。
辛丑,皇帝辇如其宫,见王卧内,礼如家人。
上手为调药,王泣且谢,即陈:「被恩三朝,无以报厚德,今保首领仆牖下,倘使有知,从二先帝游,死骨不朽,惟以儿女长累陛下」。
上恻然,谓王素康强,虽今小恙,行且瘉。
敕近医药以自爱。
因赉白金五千两。
王固辞曰:「幸一见天子,奚赐之敢叨」?
上高王之让,特诏从之。
明年春正月乙亥,遂薨。
上即时临吊,哭之恸,废五日朝
壬午,御素服,宰相率百官诣崇政门奉慰,遣中大夫相其室,以蒇内事。
翰林学士臣某、内侍省都知守忠护其葬,以庀外事。
制诏中书门下,其赠以天策上将军、兖徐二州牧燕王印绶。
太常谥为恭肃
又诏臣祁:「尔应叙王治行,缕碧款隧,俾永其传」。
臣再拜稽首。
伏自念懵学扃闻,不能周知王德。
今天子展亲饰终,震动显幽。
自王弗宁,遣太医高手,踵相及于路。
逮终,归赗不赀计。
比葬,三酹其丧。
则上之所以眷王,王之所以承上,其仁其贤,方付史氏,以昭无极。
臣虽缺然牵缀,尚惧称道失当,为斯文羞。
而日迫事严,不及误避,是用询玉牒,摭行状,次第其辞。
谨按,王讳元俨,太宗皇帝第八子,母曰德妃
王于诸子最幼,太宗特爱之,终日侍左右在宫中。
真宗嗣统,王年十三,始以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御史大夫,爵为公,国于曹。
进拜平海军节度使,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为广陵郡,授昭武安德二军节度,真拜王,以荣为国。
稍兼侍中,易安静、武信军,检校太尉中书令
大中祥符八年,宫屋火,延燬内庐,坐火禁不谨,削武信一军节度,降端王,始筑宫于外。
他日谢上,痛自咎责,真宗嘉慰之,复以镇海安化二帅节,改王于彭,册拜太保
以天平易安化,拜太傅
永清、横海帅节,更王通。
继授陕州大都督,合保平、定国两军,又王泾
今上即位,以地尊属近,进拜太尉尚书令,仍前兼。
镇安、忠武二镇徙王定
赐赞拜不名,又加诏书不名。
顷之,更王镇,赐剑履上殿,拜太师,以河阳三城二节度王孟
翌日,行京兆尹兼凤翔尹,即军府节度,乃王荆。
又进雍州,兼凤翔
久之,以国在荆,授荆、扬二州牧,即荆南淮南节度大使,仍赐入朝不趋。
大抵赐功臣号者九,其文至二十有四,勋上柱国,阶开府仪同三司,邑户二万七千,实食一万二千四百。
人臣之极挚止矣。
王美姿质,眉目如画,广额丰颐,举止矜重。
在平居无少懈。
祀容恭,朝容庄,宾容肃,宴容侃侃而和。
虽霞之轩然,麟之仪然,瑜润而葩鲜,不足侔已。
德妃尤谨,每有疾,焚薰请命,而王进饭,视妃一再以增减。
居丧以孝称,躬绘太宗圣容,纤微克肖,天光日润,若可就而望者。
性开敏,博览文史,好飞白书,拂洒遒妍,结字甚工,作辞赋数百篇,务求理致。
寡嗜欲,左右姬侍,裁令奉巾栉箕帚。
不受佞谗,剪剪者或伺隙肤诉,必正色折愧。
由是内外无违言。
天圣以来,王自以春秋高,蒙殊礼,不敢数朝请,常阖门申申以居。
会朝廷调军兴,议省费,王即表上公使钱岁五千万佐用度。
上不获已,权许半入,以申王恭
晚节颇好丝竹亭观,日夜自娱,盖健粹所赋,必有寄于物而后能适云。
始天下之言贵而亲莫若王,而王乃小心恭慎,在骨肉间始终无纤芥,使宗室本支,日爱以敦,语德与功,其何如哉!
宣公奭尝授经,必语人曰:「王,贤王也」。
世以为知言。
娶夫人张氏,彰德军节度使永德之女。
循法度,膺象服,承宁王家,以岐、许、晋三为夫人国。
不幸前七年薨,追命魏国夫人
子四人:男曰允熙,右监门卫大将军滁州刺史,赠博州防禦使
曰允良,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
允迪静难军节度观察留后
曰允初,汝州团练使
诸孙嫔然,或冠或笄。
问安也,蝉玺袭乎庭;
来宁也,钿帨交乎闱。
此所谓朱芾皇皇,室家君王者哉!
初,魏国之葬也,当王墓之次,故即用其穴。
三月庚寅,具卤簿鼓吹,奉樟宫,自京师河南永安
夏四月癸卯,启魏国之埏,从礼而合诸墓。
呜呼!
王之为子孝,为弟悌,为叔父宠而虔,为父义而有慈。
甲子一终,启手足焉,未为颐而艾也。
虽然,寿皇烈,凭天祉,驼钮盭华馀四十年,忠孝之范光矣,荣哀之事终矣。
铭曰:
太宗九支,潞笃于病。
昭成弗永,真宗受命。
润邢苏华,并王而藩。
代天之工,咸罔登年。
穆燕王太宗所爱。
真宗则之,宠锡光大。
上曰叔父,属尊以亲。
不名不趋,剑履振振。
王最寿耆,夹辅显承。
道具美完,纤訾不兴。
癸亥之冬,冰介木披。
楚陈尤甚,祲氛前知。
困而遗忠,神不夺守。
勉训诸子,表贷医咎。
上命中人,悉取其书。
或笔或书,分藏石渠
厥仗央央,刻章炜炜。
诏从俭葬,俾显王美。
永熙西原,桥梓后先。
既利既安,以佑来昆。
论总揽权纲以尽更化劄子秘书正字召对日)1155年 南宋 · 张孝祥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九三、《于湖居士文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恭惟陛下天纵神圣,身济兴运,兢兢行道,馀三十年。
以陛下之心,行陛下之政,唐、虞、三代,宜不足进。
而怀忠之士,以今揆古,容欲有议者,何哉?
群臣负陛下使令也。
自建炎以来,朝廷之治,盖尝一再更张。
方陛下厉精于中兴之初,则执事者立异相高,隆虚名而略实用;
逮陛下恭己于修好之后,则专国者怙权植党,废公议以窃主威。
夫君,天也,父也。
事天事父若此,尚何暇望其它哉!
今陛下收还威柄,人才用舍,蔽自圣志,先时二者之敝,固已革去。
然臣之愚,犹欲冒昧自竭者,诚愿陛下清閒之燕,密谕迩臣,使之无苟目前,益务远略而已。
夫事有可为,当各进所闻,岂必拘形迹之疑;
政或偏敝,当勿惮改作,不宜习见闻之旧。
玩岁月,则将失投机之会;
饰文具,则必盭责实之旨。
使群臣精白以承休德,则陛下高拱而昭成功,永辑隆平,无有纪极,惟陛下留神财幸。
取进止。
论帝后不当与先帝同谥奏皇祐二年五月 宋 · 赵师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太常因革礼》卷九六、《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三二(第一册第六六七页)
商以往,谥号盖简
有周之初,典文浸兴。
《礼记》载武王之事,追王太王、王季、文王者,谓太王、王季,既尊以称号。
至于文王,更加以谥法也
太姜、太任、太姒之贤,而尚未有谥,则其礼犹略焉。
于后幽王之后谓之幽后,惠王之后谓之惠后,此皆从王之谥以为称,同王之谥以为谥也
《左传》记景王之后,谓之穆后,则后之有谥,始于此焉。
东周之际,王制所及,国俗不一。
夷蛮远国,易名不及其君长;
中夏诸侯,考行或达于臣妾。
在夷则略,在华则详,礼斯然矣。
其间诸侯,鲁礼尤备。
君之夫人,皆自有谥,不从于夫,独定姒以首末非义,止曰定姒,不称小公。
《公羊》载宋之恭姬者,乃其从夫之谥为配耳,非谓姬之始谥自为恭也
汉室之兴,周典尚近,未能考故,而习秦馀,乃尊太公曰太上皇,又加昭灵、昭哀二后谥。
谥加于妣,而不加于父,号及其姊,而不及其祖,以为失矣。
前汉诸后,皆不加谥,止从帝名以为之称。
赵太后未亡而贬为孝成皇后,此又足以知从帝之谥以为称,非同帝之谥以为谥也
惟卫氏以追尊之故,乃谥思,许氏以早世不遂,谥曰恭哀
盖于时宪度未立,后妃之谥,或有或无,非有定制。
汉家之典,为未备矣。
后汉中兴,世主好礼,考姬周之典,参前汉之仪,既从其帝名,复加后谥。
表帝之名于上,系后之谥于下
光烈皇后者,谓光武之烈皇后也,非兼光以为谥也。
明德皇后者,谓明帝之德皇后也,非兼明以为谥也。
然自明德皇后而下,皆以德谥。
蔡邕以为善恶不实,非行大者受大名,行小者受小名之义
乃追改和后曰熹,安后曰思,顺皇后曰烈。
后之谥虽改,而帝之名不易,又足以知从帝之谥以为称,非同帝之谥以为谥也
魏氏及晋,盖亦因之。
魏武帝宣皇后者,谓武帝宣皇后也。
文昭皇后者,谓文帝昭皇后也。
武之为谥,非后所宜,又非帝名,之名止于一,而后之名得兼二也。
晋之武元皇后、武悼皇后,义亦同此。
传称之止曰元后,曰悼后,史氏追书,又系以武焉。
惠皇后以居位不终,故不得谥,止曰惠皇后,盖从之名,而非后之谥也。
晋称简文帝之后曰简文顺皇后,孝武之后曰孝武皇后,以谥有二,非后之名兼此三者也。
其后宋之文元、梁之武德,并先易名而后系帝号,义犹此也。
后魏本自北夷,而礼同中夏
悼武以上,且从帝名,而由前汉之制也。
明元以降,更加后谥,采后汉之法也。
文明皇后以临朝之故,加谥二字
史氏书曰文成文明皇后者,由之与后俱以文谥,非相从配,故两称之。
后同谥,乃两出之者,又足以见从谥以为称,非同谥以为谥也
唐室因之,亦无所变,太武之后,其谥曰穆,故曰太穆皇后
文皇之后,其谥曰德,故曰文德皇后
睿宗以后,或追改旧谥,或增加本号,故自昭成肃明二后以下,不复配以帝名,史氏之,乃或冠以庙号。
庙号之冠于后谥,又始于此。
朱梁之世,礼官失谬。
梁祖之谥,其名有五,独取其一以系后,谥曰元正皇后
原其本意,谓以后当同谥也。
违误之由,良始于此。
人君后妃,善恶自异,受名之义,安可同也?
五代之际,时运屡改,后妃终位,厥数无几。
后唐正简,有周之宣懿,近于唐制,此颇为得。
圣朝之初,亦因五代之制。
昭宪皇后上谥,有司乃议改明为昭,此于梁世礼官,其意同也。
孝惠、孝明二后,所上谥在太祖之前,而并以孝谥。
及后太祖上谥,乃于谥之中取其孝字,以追配焉。
然臣以为于义虽有违,于文尚未失。
于义有违者,以后同谥以为谥也
于文未失者,谥犹在上,后之谥犹在下也
洎懿德、淑德二后,上谥亦皆在太宗上谥之前,而又并以谥,及后太宗上谥,复取谥之中德字以追配焉。
臣故谓义之与文斯俱违矣。
何则?
者,之谥也,今更在下;
淑与懿,后之谥也,今更在上。
之与后,犹天之与地,上下之位,不可易也。
今乃以所从之名系于下,所配后之谥著于上,远考周汉,次及魏晋、南北诸朝、隋唐五代,未有此也。
臣又闻后之谥,忠和纯淑曰,汉之明德、章德是也,此则帝名之德与后谥之德异矣。
臣不知上此谥者,意谓邪,谓后之邪?
以为也,则不当系于后谥之下;
以为后之也,则不当以为从
臣故以为违谬始于梁世之有司,流祸自彼,积疑至今。
乃者庄怀、庄穆二后,又俱以庄谥,后以谥无庄,方复追改。
而未知违失之源,由于不考。
《书》曰:「若稽古」。
者之作,必考于古也。
《语》曰:「必也正名乎」!
今以谥系于下,后谥著于上,谓之曰正,臣窃未安。
夫革弊去惑,修复圣制,明王之盛举也;
因陋就寡,拘滞所习,愚俗之常守也。
臣幸得以鄙陋之资,值盛明之运,故敢发舒所见,候圣哲而裁焉。
四后庙飨议嘉祐四年十月 北宋 · 张洞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太常因革礼》卷三八、《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五三六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国朝诸臣奏议》卷八八、《文献通考》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续资治通鉴》卷五八
臣幸缘官守,与讲盛礼事有年。
南郊例:前一日荐。
伏见本朝每遇禘祫,奉别庙四后之主合食太庙。
窃寻故事,据唐《郊祀志》载禘祫祝文,自献祖至肃宗凡一十帝,所配皆一后,其间惟睿宗二后,盖昭成明皇之母。
又《续曲台礼》有别庙皇后合食之文,盖是未有本室、先祔别庙之后,遇祫享即祔于祖姑之下,所以大顺中以三太后配列禘祫,祭博士商盈孙以为误认《曲台礼》意,当时不能改正,议者讥其非礼。
臣等伏思每室既有定配,则馀后之礼,不当升祔,遂从别庙之祭,而禘祫之日,复来参列,正与《郊祀志》、《曲台礼》相戾。
今者皇帝亲行盛礼,义当革正。
皇后庙,乞依奉慈庙例,遣官别祭,庶合礼典。
宗室袭封议(时在学士院,朝廷以为非是。两制议者各赎铜三十斤,礼院各追一官。)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九八、《司马公文集》卷四二、《司马温公年谱》卷五
臣等窃原圣人制礼之意,必使嫡长世世承袭者,所以重正统而绝争端也。
古者诸侯生立世子,死则袭爵。
故令文称:「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
若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
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
无母弟,立庶子
庶子,立嫡孙同母弟;
无母弟,立庶孙。
曾孙以下,准此」。
皆谓始薨之时应袭爵之人也,其无后者,则国除。
自唐末以来,王公以下不复承袭。
国朝故事,常封本宫最长者一人为国公
陛下以为非古,故于去年十一月十一日降敕,节文称:「宣祖、太祖、太宗之子,皆择其后一人为宗,令世世封公,补环卫之官,以奉祭祀,不以服属尽故杀其恩礼」。
又称:「其非袒免亲,更不赐名授官」。
太常礼院寻奉检详国朝近制,诸王之后皆用本宫最长一人封公继袭。
今来新制既言祖宗之子皆择其后一人为宗,即与自来事体不同。
本院参详,合依礼传嫡承袭。
闰十一月五日,奉圣旨:「祖宗之子,并濮国公,并令传嫡袭封。
所有见今诸宫院已封公者,令依旧,将来即更不袭封」。
臣等详观两次诏旨丁宁,皆欲以复古礼而重正统也。
今据礼院所定,诸王后合袭封人内,除越王曾孙世程、鲁王孙宗肃、韩王孙宗缋、吴王孙宗绛,并依礼当传袭外,其昭成太子、陈王、蔡王皆无后,国当除。
宗保、仲合、宗达,以旁亲继袭,乃是朝廷特恩为之立后,绍封其国,于礼典亦无乖违。
所有秦王之后,陈荐等欲立其庶曾孙克继,韩忠彦等欲立其庶长孙承亮;
楚王之后,陈荐等欲立其庶曾孙世逸,韩忠彦等欲立其庶长孙从式
魏王之后,众礼官皆欲立其嫡孙同母弟宗惠。
臣等看详三王见今自有正统,而承亮、从式、宗惠皆系旁支。
若此三人袭三王之封,则子子孙孙常居环卫,世袭爵禄,与国无穷。
其正统子孙,袒免以外更不赐名授官,数世之后,降在皂隶。
如此,三人何幸而封?
正统何罪而绝?
不惟与礼之意乖违,亦非圣诏所谓「为宗传嫡」者也。
所以然者,盖缘礼据初薨之时定为嗣之人,今日于数世之后议当为后者,事体有殊,而专执令文,所以参差不合而异论纷纭也。
臣等按忠彦等以为令文之制与古稍异,若无嫡孙而有嫡曾孙,则舍曾孙而立嫡子母弟,若无母弟,又立庶子
以此知亦许推及旁支,常以亲近者为先也。
今令文称「无嫡孙同母弟,则立庶孙」,以《礼典》与《五服敕》言之,诸子之子,除嫡长外皆为庶孙。
既云立庶孙,则当于诸房庶孙内择其长者一人立之。
盖王视孙恩亲等也,庶孙比曾孙行尊而属近也。
臣等按令文皆约古礼为之,安有与古不同之理?
借使不同,朝廷方宪章稽古,亦当舍令而从礼,岂可弃礼而就令也?
况令文所谓「子孙承嫡者传袭」,言嫡子、嫡孙相继不绝,虽经百世,皆应传袭也。
若不幸而绝,则有立嫡子同母弟以下之事,非谓有嫡曾孙舍之不立而立嫡子之母弟也。
晋庾纯云:「古者所以重宗,诸侯世爵,士大夫世禄,防其争竞,故明其宗也」。
吴商云:「按礼贵嫡重正,所以尊祖祢,继世之正统也。
夫受重者不得以轻服服之,是以孙及曾、元,其为后者,皆服三年,受重故也」。
王敞云:「君为祖三年,既为君而有父祖之丧者,谓父祖并有废疾不得受国而已,受位于曾祖者也」。
范宣云:「嫡孙亡,无后,则次子之后乃得传重」。
以此观之,明嫡统不绝,则旁支无继袭之道。
然则令文所谓「子孙承嫡者传袭」,自嫡曾孙以下皆包之矣。
所以更言「若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者,嫌人无嫡子,即立嫡子之母弟,或嫡子有罪疾,并其嫡孙废之故也。
又言「曾孙已下准此」者,谓庶孙以上皆无,即立嫡曾孙之母弟,无母弟则立庶弟之类是也。
若令文之意,但以行尊属近者为嗣,则无嫡子,便应立嫡子母弟及庶子,何为更立庶孙也?
必若忠彦等所云,则国家故事取本宫最长者一人封公,已是行尊属近之人,更当遵行,何必更有改作也。
彼令文所指者,传袭之人,《五服敕》所载,丧服之制,事理各殊,岂可引丧服之庶孙,證传袭之庶孙也。
且造令之时,王公以下薨则传袭,故少有立曾、元者。
诸王之薨,已历数世,乃更追议当为后之人,则不应舍正统而更取旁支也。
今欲使合于古而适于今,则莫若自国初以来,于其人薨没之时定当为嗣者,以至于今日,则于礼不失,而亦不离正统矣。
秦王雍熙元年薨,于时嫡子德恭当立。
德恭景德三年卒,嫡长子承庆当立。
承庆以宝元二年卒,无嫡子,有庶子六人,长曰克晤,先卒,无子。
次曰克继,当立。
楚王以某年薨,嫡长子惟叙当立。
惟叙以大中祥符五年卒,嫡子从煦当立。
从煦以庆历五年卒,无嫡子,有庶子世逸一人,当立。
魏王以某年薨,无嫡子,有庶子三人,长曰允升,以某年卒,嫡子宗礼当立。
宗礼治平二年卒,嫡长子仲翘先卒,无子,次母弟仲髦亦先卒,次母弟仲苍当立。
以此考之,其当为后者,岂不明白矣。
所有承选虽是德文之嫡子,其父元非嫡长,自不应承袭。
盖因今来承亮以庶孙得承袭,故从承选有辞。
先王制礼皆本诸天地,酌之人情,譬如四支百体,不可移也。
移之则纲纪纷乱,争端并兴,于承选可以见其验矣。
臣等谨依古礼及令文,并去年十一月十一日敕命、闰十一月五日圣旨指挥检详属籍,重行定夺到秦王之后,合以克继袭封;
楚王之后,合以世逸袭封;
魏王之后,合以仲苍袭封。
其馀并如众礼官所定。
霍国夫人康氏墓志铭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二、《郧溪集》卷二二
镇江军节度使中书令郇国赵公讳允成之夫人康氏,治平二年六月某日以疾卒,享寿六十七。
天子震悼,辍一日朝,诏中贵人护葬事,赗赙加等。
七月某日,以一品麾仗铙吹权厝于祥符普济之佛舍。
二年八月,祔葬于西都永安县郇国之冢次。
郇公为太宗皇帝之孙,魏恭宪王之子,故夫人于仁宗皇帝为嫂,英宗皇帝为伯母,今天子为伯祖母,在天族最为尊属,而柔问淑行与位为称。
初,郇公之再丧夫人,真宗皇帝顾谓近臣曰:「先帝尝称唐肃宗东宫未有正妃,明皇为择掖庭女赐之,而吾宗室妇皆将相大臣家,欲以正大夫妇风天下,今允成亡其内馈,朕岂敢忘先语?
其选勋贤之后以配之」。
于是有司言夫人廷翰之孙,有贤德。
真宗喜曰:「朕为若儿得贤妇矣」。
夫人曾大父讳硕,赠左屯卫大将军
磁州防禦使讳廷翰,兼西山巡检使,守磁州十馀年,与太原相角,而刘继元不敢驰一骑挠边。
磁州生赠右监门卫大将军讳仁矩,即夫人之考也。
妣马氏,扶风县
夫人年二十归郇公,方恭宪王被疾,执事者有忤,辄气恚不能平,夫人谨事之,汤药食饮不经手不以进。
渠渠栗栗,愈久而顺,上下倚以无过。
既归七年而郇公薨,遂专家政,凡五十年。
抚育诸孤,皆得成就,以婚以嫁,时顺礼协。
子孙百馀人,一之以爱,漫无高下,屏内静严,不闻有哗笑。
居閒则为讲道古今忠孝事,以为富贵易于沉溺,不能矫然自奋于礼义间,则覆溢随之,时时戒饬之,故郇公之后多佳公子,繇夫人之善教也。
俸入甚厚,常惧不克,曰:「此农家几户之赋,而我无功享之,宁不自愧」?
故常推其财以赒其亲旧。
间疾病,则亲为制方药治之,岁市药至十馀万钱。
有不幸,则又为买棺衣衾,哀恤之甚厚。
然为人敦静高严,濯濯有雅操。
章献太后时,优待内属,率得遂其私谒,独夫人无有所请,仁宗叹美之,曰:「数十年间,唯康夫人绝无一言及私」。
因敕魏邸管库,悉专之夫人。
及其薨,其出纳券籍皆可覆视,其持廉类如此。
初,磁州有功在边,而后世益落无震显者。
至夫人之贵,康氏由此得仕者凡十二人。
封东平郡君,进徙霍国为夫人。
其先盖出于燕蓟,而磁州占籍于开封,故夫人为开封人
男十人。
宗颜,赠昭信军节度使遂国昭裕公。
宗讷,赠安州观察使安陆侯
宗颉,赠太子右司禦,率府率
宗鼎,赠华州观察使华阴侯。
宗严,赠武宁军节度使彭城郡
宗曾,赠安州观察使安陆侯
宗儒,赠容州观察使普宁侯。
宗仁,赠虔州观察使南昌侯
宗奭右侍禁
皆先亡。
宗保,出继昭成太子,今为代州防禦使建安郡
夫人之薨,建安总其丧事。
女八人。
安康郡,适六宅使刘安道
安德郡,适西京左藏库副使张承禧。
次适左藏库使张承衎。
二人为道士
玉英,仙居县号真净大师
玉华,真修大师
皆先夫人亡。
馀皆幼亡。
孙四十七人。
仲连右羽林大将军辰州团练使
仲随,右武卫大将军澧州刺史
仲铣,右监门卫大将军
仲婴,右羽林卫大将军单州团练使
仲盘,右武卫大将军沂州刺史
仲恕,右羽林大将军单州刺史
仲防、仲哙、仲篪、仲翁、仲鞠、仲午、仲杵、仲弓、仲弗、仲谈、仲棱,并右千牛卫将军
仲商、仲儋,并右监门率府率
仲速,右千牛卫大将军,出继博平郡王允初为孙。
仲缄、仲喜,并赠右屯卫大将军
仲虞、仲筠、仲丹、仲励、仲果、仲新,并右内率府副率,皆先亡。
馀并未名而卒。
孙女五十三人,曾孙二十六人,裔孙昌炽,盖可知也。
然夫人晚年,诸子继以沦谢,哭泣自伤悼不聊,遂得疾以薨云。
铭曰:
有定维麟,我公之仁。
金车辚辚,赐邑于郇。
咨尔在庭,我有虎臣。
有婉其孙,维时来嫔。
来嫔伊何?
妇事祗祗。
内治伊何?
母教维慈。
有子有孙,佩璲盈门。
孰为槁暴?
维言是蹈。
居家处朝,不侵不骜。
天居䡾䡾,匪私我谒。
皇实嘉止,于德斯美。
孰有寒饥,我我衣。
不能以葬,发鐍赙之。
维仁之施,维寿之宜。
维千维百,匪以为耆。
青松寒灵,素绋西去。
蔚然高丘,从公下游。
洛川故原,镵此铭言。
黄金化土,此石长存。